NDMC
人物專訪-羅光瑞院長
新生兒B肝疫苗推手羅光瑞辭世 享嵩壽101歲
 

台北榮民總醫院23日表示,北榮前院長羅光瑞因多重器官衰竭,4月21日在北榮安詳辭世,享嵩壽101歲,生前首創台灣新生兒接受免疫注射達到控制B型肝炎感染。

羅光瑞是台灣B肝疫苗新生兒接種重要推手,據科技部「B型肝炎疫苗40週年」資料提及,羅光瑞曾帶領榮總團隊進行施打計畫,參考美籍醫師畢思理在台灣的研究,重新設計一套結合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與肝炎疫苗主動免疫的研究。

中研院士陳培哲今天下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,上述事蹟起源於1980年代台灣率先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注射,與一般接種足月後孩子不同,B型肝炎以周產期感染為多,必須出生後愈早施打愈好,雖然當時僅有初步研究證明,接種在出生24小時以內的新生兒可行性,但台灣沒有相關研究。

羅光瑞為了排除外界的疑慮與反對聲浪,在疫苗試驗展開前,率先施打疫苗,連同子女及團隊都施打,以具體行動展示信心。陳培哲指出,這項研究成為台灣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安全、有效關鍵證據,後續透過研究科學證據說服父母親及學者,讓社會有信心,就能執行新生兒接種。

陳培哲表示,在羅光瑞退休後,彼此才有接觸,都是屬於肝病學術界交流,羅光瑞是非常認真的學者,非常願意吸收新知識、樂意傾囊相授,即使退休,仍每週回北榮聽教學演講,一向坐在第一排、一定會舉手發問,是終生學習、終生教育的典範學者,但90多歲跌倒後漸漸減少出門頻率。

陳培哲提到,羅光瑞生前堅持學術不分派系,與同樣胸襟開闊的「台灣肝炎之父」宋瑞樓,奠定台大醫院、榮總B肝領域沒有隔閡的合作交流模式。預估台灣至少還需3代至5代病毒性肝炎才會變成少見的疾病,前輩們都已將後續交給接手的下一輩,相信後輩將任重道遠完成任務。

中羅光瑞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科48期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研究,專長為消化學、肝炎防治、疫苗注射,曾擔任國防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、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及台中榮民總醫院創院院長;獲頒美國癌症研究學會(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)及中華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傑出貢獻獎。

「心簡單,人健康」92歲羅光瑞的平淡養生法
 

我們經常為琳瑯滿目的養生新訊困惑,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健康之道?聽羅光瑞醫生敘述作息以及飲食運動的習慣,似乎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但從他身上可以明白,重要的是選定方向,持之以恆,就會有成果。

走進榮總中正樓,前院長羅光瑞醫生已經站在走道相迎,擔心我們在龐大複雜的醫院走道中迷了路,找不到他的辦公室。九十二歲的老先生,臉色光潤,穿著輕鬆的襯衫,休閒褲與球鞋,每週一次,他會搭著公車或捷運,從東區來石牌醫院工作。

進到儉樸的辦公室後,羅大夫請我們坐下,他拿著杯子,在熱水瓶前彎腰幫我們倒水,我有點驚慌,竟讓高齡長者幫自己倒水,他卻擺擺手︰「我來就好,你們坐。」大家都說羅光瑞大夫養生有方,高齡過九十還精神奕奕,他笑著回答︰「身體保養,先天遺傳很重要,有百分之三十靠父母,但還有百分之七十就要靠自己,亂吃亂喝抽菸都不好,自己把健康浪費掉,除此之外,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養生方法。」說著說著,他笑了起來,露出一口整齊的牙齒。

吃簡單

「我的牙齒全都是真的,沒有一顆是假的。」聽到讚美,羅光瑞指著自己的牙又笑開了。「這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天生,我說父母給的部份。牙齒跟骨骼是遺傳,我想跟小時候我們住在鄉下,都喝井水也許也有關係。井水有豐富的礦物質,對骨骼很好。」

雖然如此,但小時候的羅光瑞並不是一個健康寶寶,戰亂與貧窮讓那個年代的孩子普遍吃不飽,長期營養不良。逃難時學生都隨著學校四處遷徙,高中時他曾經因為學校伙食太差,常常動不動就昏倒,「但想想那時候的伙食雖差,卻都是天然植物性蛋白,蠶豆、青菜偶爾加一點豆腐,一點玉米,正符合了現代的養生飲食,都是天然的粗糧,所以沒有吃到人工與加工的東西。」

 
 

一直到現在,他都不吃加工食品,只吃原食,「人年紀大了不需要吃太多,但營養要足夠。不打球的日子,我就只吃兩餐。上午十點半到十一點半之間吃第一餐,也是一天最完整的一餐,有葷有素有澱粉,各種營養都均衡,這是我一天最重要的一餐,晚餐大概六七點吃,這一餐就全部吃素,麥片青菜跟水果,晚上不吃葷食。」

雖然與女兒女婿同住,但羅光瑞很喜歡自己準備餐點,「我常常去市場買新鮮的魚片,回來用烤箱烤一烤或清蒸,灑一點點醬油或鹽調味,很簡單也很方便,現在多半吃魚跟雞肉,都是白肉居多,幾乎不吃紅肉。」跟朋友或晚輩聚餐時,羅光瑞會點一盤有煙燻鮭魚的沙拉,細嚼慢嚥,吃得很慢很清淡。

多運動

「保健食品我每天吃一顆綜合維他命之外,其他都不吃。」學醫的背景令他很明白,如果沒有生病,不需要特別營養補充,攝取真正的食物比吃保健食品好,「我不吃加工品,保健食品都是人工萃取加工的,還有各種喝的補品我也盡量不碰,因為看不到食材與製作過程。好好吃飯,攝取充份營養,加上運動,比較重要。」羅光瑞談到他從小就有運動習慣,「我從小就愛運動,小學踢足球中學打籃球,大學到了醫學院忙實習,就把運動都停了。」

運動習慣一停,直到了四十多歲,醫院工作繁忙,他得了五十肩,才又想起自己該動一動了,「四十幾歲時發生了五十肩,我才開始注意身體,發現還是要運動,那時開始打高爾夫球,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每週打兩次,不過現在到下個洞不能用走的了,要坐車,現在我走太慢了。」九十二歲還一週打兩次球,這樣充沛的活動力與筋骨,令人羨慕,「運動很重要,我前陣子摔了一跤,摔得很嚴重,年紀大的人肌肉萎縮,腿部力量不夠,要靠運動維持。」

資料來源:僑務電子報ETtoday生活新聞